这不是单纯的比赛,而是企业真实项目的“缩小版”。作为首次承办的区级Python程序开发赛项,我院联合中关村、亚信科技等企业打造“教学—竞赛—就业”闭环,让4名学生在“企业标准”下斩获广西金奖。
企业导师“入驻”校园。赛项筹备阶段,中关村软件园来校指导,带来最新的“微服务架构”开发框架和电力行业数据集。“企业导师教我们用Git进行代码版本管理,这是课堂上没学过的实战技能。”工程师还带来某电力公司的真实需求,直接作为备赛训练课题。
教学与竞赛“无缝衔接”。赛项内容深度融入《人工智能项目实战》课程:“我们把比赛中的‘智能物流调度系统’拆解成3个教学模块,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基础开发,备赛时再进行优化。”这种以赛促教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级开发流程,代码规范性和项目管理能力显著提升。
合作成果“反哺”教学。赛后,企业与学校共建“Python人工智能实验室”。更具意义的是,合作企业将赛项中的“智能调度算法”应用于实际项目,学生的代码被纳入企业开源社区。这相当于给学生的简历盖上了企业认证的印章。已有多家合作企业向获奖学生抛出实习橄榄枝。
未来,我们计划将赛项中的企业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,让更多学生受益。真正实现“赛课融通、课岗对接”。

参赛学生合影
(供图:蔡文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