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8日,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五象校区,智信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4名学生,凭借精准的逻辑和创新的设计,在全区33所高职院校132名选手中脱颖而出,斩获2025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Python程序开发赛项金奖。这枚含金量十足的奖牌背后,是4名“零基础”学生历经3个月备赛,从“连循环语句都写不顺”到“能独立完成企业级项目”的蜕变。
备赛:把“不可能”变成“可能”
备赛初期,4名学生连基础的Python语法都不熟悉。指导教师蔡文瑞老师(曾获“一带一路”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)采用“模块化拆解”教学法:“先练‘函数调用’,再学‘数据结构’,最后整合项目逻辑。”为了让学生理解企业级开发流程,蔡老师将真实的电商数据分析项目拆解成12个训练模块,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一个模块的代码编写和调试。
突破:在“高压淬炼”中破茧
比赛要求在1小时内完成开发与演示。备赛期间,学生们每天模拟实战,以“抠细节到极致”的训练,让他们在决赛中以“零失误”完成代码编写,并创新性地加入“动态负载均衡算法”,获得评委“技术前瞻性突出”的高度评价。
成长:技能提升带来的连锁反应
赛后,4名学生的编程水平实现质的飞跃:从“写10行代码要查3次资料”到“能独立开发小型管理系统”;课程设计被企业采纳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他们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学习热情——本学期《Python程序设计》课程的到课率从85%提升至98%,不少学生自发组建“编程攻坚小组”。
如今,4名学生正全力备战9月在江苏常州举行的世界职业技能大赛。“我们要把广西金奖变成‘世界奖牌’,让更多人看到职教学生的实力!”,这句话道出了全体备赛师生的心声。

参赛学生合影
(供图:蔡文瑞)